Suda-Changemajor-Tutorial

前言

笔者是苏州大学2021级的一名学生,于2023年春学期转入数学科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专业,希望我的经验能对想要进入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定帮助。

据我所知,苏州大学转专业政策从2024年开始将有较大变动,转专业启动时间也会从大一下学期变更至大一下结束后的暑假。而且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数科院的笔试难度越来越大,难度甚至超过了数科院数分一的期末考试。因此,对于少部分高考完尚未择校的同学,我不建议你为了转到数科院而选择苏大的其他专业。事实上,从我个人经历来说,我不建议同学们抱着进校后转专业的想法报考任何大学。同学们尽量还是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度过本科四年吧。

当然,尽管数科院考试难度再不断加大,但同学们也不必太过慌张。尽管转专业考试的难度在苏大的考核里算我知道的比较难的考试,但总的来说,苏大课程考核的难度并不高,因此同学们如果真的有决心转入数院,努力准备,我觉得还是机会很大的。

同学们不必担心转专业后的补修问题,数院这方面还是挺宽容的,数分高代12都可以仅考试修读。 而且其实数院高年级专业课老师点名的都不是很多(当然请不要旷课!)

同学们有需要可以联系我加数院转专业群,群里有许多转专业成功的学长学姐,还有近几年的笔试题。祝愿大家都能转专业顺利。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转数学系?苏大数学系怎么样?

大多数想转入数学专业的同学对数学专业缺乏正确的了解,可能只是出于高中时对数学的兴趣而想要进入数科院,或是听信网络上所谓的"本科学数学之后好转行"之类的话而选择数学专业。我建议同学们在选择转入数科院前,还是能对数学系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其实对于所有专业,同学们最好都能去提前了解一番)

事实上,即使是苏大转专业考核的数分高代这两门课程,也很难概括数学的全貌,就我有限的知识来看,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在本科高年级的课程里,这一特点更加突出。

对于想要转入数科院的同学们,我建议在学习数分高代之余,不妨去了解一些点集拓扑抽象代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需要太多数分高代知识,但很好反应了本科数学的抽象与严谨,这也能成为转专业面试面试里的加分项。

回过头来看,苏大数学系算是我当时分数段的最好选择了(虽然差1分😭)。苏大数科院的本科教育个人觉得在同类高校里算是突出的(相比南师南航南理),如果你在了解数学系后还是下决心转入数科院,相信相信你能度过一个相对美满的本科生活:喜欢的专业优秀的老师美丽古典的校园环境……

当然这都要抛开本部垃圾宿舍不谈,切记本部宿舍好像是6人间,似乎洗澡也要到外面浴室洗,对住宿条件忍受不了的勿入! 如果实在想转数学类专业不妨试试未来学院的统计学和大数据专业:未来校区是两人间宿舍,每层楼都有浴室。不过作为从未院转专业来的学长,笔者还是建议能忍受本部住宿环境还是优先数院,未来校区…只能说未来可期😀(至少就我看来未来校区的教学资源尚不充足,各项课程很难像本部那样开展,慎报!)未来学院疑似把统计专业搬回去了


第二部分:转专业的形势

正如前文所述,2024起转专业可能要有大变动,如果读者下定决心要转专业,请做好可能失败的觉悟,毕竟除了转专业,跨专业考研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笔者知道一名同学转专业失败似乎退学重考了,我尊重他的选择,但我不建议这么做。正如大家所见,目前国内本科教育方方面面都有很多不足,容错率相当低,希望大家在做选择时,都能慎重。其实或许再来一次,笔者可能更愿意去一所更普通的学校读数学吧😀)

好了,总的来说,23年申请转数院人数接近腰斩。据说前几年申请数院的人数接近一百多,今年只有59人,有23人成功进入面试,笔者记录今年情况如下(21级因为仅基地有人转入成功就省略其他的了,详情请登录师生园地下的通知发文搜索查询):

年级 专业或大类 计划招生数 进面人数 实际录取人数
2021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 2 2 2
2021 其余 7 0 0
2022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 6 7 5
2022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5 7 4
2022 金融数学 3 1 1
2022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6 3

上表可见,大部分专业均未录满计划招生数(在进面人数充足的情况下),可见数科院对学生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面试千万不能大意!

顺带一提,23年申请转专业的59人中5人为21级,其余均为22级。

最后的建议:尽管今年申请人数减少,但数学还是学校的热门转入专业,不要有"抄底"的小心思,踏踏实实学习为重!关于转专业讯息,多关注学校的通知发文(可从师生园地下端进入)!

祝愿大家都能转入理想的专业!


第三部分:转专业的准备

step1 数分高代的学习

从2022年起,数学转专业考试从高数线代改为了数分高代并对基地班提出了一定要求:

考核方式:笔试(总分50分)+面试(总分50分) 考核科目: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参考书目:数学分析(第五版,上册,前9章非星号部分),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代数(第五版,前4章非星号部分),北大代数小组编。 注:(1)基地专业转入学生成绩单上GPA原则上不低于3.30;(2)参加面试的学生笔试成绩原则上不低于笔试分数的一半,按照可录取人数的1:1.5左右公布面试名单;(3)数学有特长,参加高中和大学数学竞赛获奖的学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考核方式 1.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满分50分。 面试主要考核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数学知识面、思维反应能力等内容,满分50分。
2、按照笔试加面试总分(满分100分),从高到低排序,择优确定转入学生名单。
3、2022级基地专业允许转入人数按照数学类专业分流后基地专业人数的15%的比例计算,数学师范、信息计算科学专业允许转入比例仍按学生数的10%计算。

对于数分高代的学习,未必就要按照数院要求的书目,当时笔者用的是高三暑假买的史济怀数分和丘维声的高代,当然你按照数院的参考书目学习也是可以的。

不过,按照笔试难度来看,参考书目的练习题很难满足笔试难题的要求,笔者建议最好数分高代各准备一本习题书。

笔者其实觉得史济怀和丘维声上的题目难度倒是足够,不过笔者感觉初学的时候用还行,应对转专业笔试这类偏应试的考试则不太适合,笔者在准备转专业期间用的是裴礼文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和谢启鸿的《高等代数》绿皮书;苏大自己编的谢惠民老师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是一本非常好的数学分析习题册,十分建议自学数分的时候使用,但不太偏应试,上面的题目对于转专业考试而言感觉不如裴礼文,但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谢老师今年9月2日永远离开了我们😭R.I.P)

hint:这些书不一定要买,可以加苏大数院专业群,群里有电子版;或者大家可以自己翻墙到zlibrary上下载。(zlibrary和libgen这两个网站是我最常用的资料下载网站,上面有大量中英文资料,能够节省大量经费,某宝英文书说实在的太贵了)

step2 笔试的准备

笔试实际上是检验你数分高代学习成果的考试,近几年难度水涨船高,我见过不少大一正儿八经学过数分高代的同学(像统计和大数据专业的同学)没能过笔试。

这里仅展示22年的线上笔试试题,23年的题目比22年难,但由于是线下考试,待笔者找几个同学一起回忆完后在发出来.

其实虽然笔试难度在加大,但笔者认为,如果你认真在大一学习了数分高代,我想通过笔试进入面试是没有问题的。

step3 面试的准备

学校会按笔试排名,筛选部分人进入面试。按所选转入转专业分批面试。笔者周六下午考完笔试,晚上就要求周日下午去面试了。

对于大一的同学,笔者建议多关注考核要求范围内数分高代的各类定理,尤其是数分高代独有而高数线代没有的部分,如一致连续,定积分存在条件,实数系统的六个基本原理等。

例如笔者面试时问的题目:能否用有限覆盖定理证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有界?

读者在学习数分高代的时候建议还是多关注这些定理。事实上比起做题,我认为理解书上的定理证明更加重要,这一点在后续抽代常微等本科后续课程中会有更鲜明的体现。

面试开始一般要求做个自我报告,建议报告时最好能充分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热情和自己的数学知识面。

建议大一的同学在笔试要求的基础上将数分高代往后多学一点,这在笔试中是很大的加分项。

对于大二的同学建议自主学校一些后续课程(像笔者表述了自己学了点拓抽代常微,老师也提问了相关概念),毕竟苏大转专业主打宁缺毋滥,面试的表现不佳很可能会被直接刷掉,而且我觉得如果真的下决心转数院还是要对后续课程有所了解的。

略微找了一下25年的面试内容,据参加者所说说解析几何问了不少,但因为没学所以想不起来:

1.矩阵行秩和列秩相等的证明
2.分部积分法的证明
3.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4.解析几何中椭圆从焦点触发的光法线求法
5.黎曼可积的定义

可见大部分还是比较简单的证明,还是要把书好好吃透


第四部分:转专业后的学习

由于转专业后将要面临大量课程的补修,由于学弟学妹们可能会面临学分不足的情况,笔者给一些方法帮助大家按时毕业(当然延毕一年其实也未尝不可)。

除了数分高代有机会免考外,其他课程还是要自己学的,如果不追求保研,某些课可以省点功夫,当然至少要到能过关的程度(数分高代外的必修课的考试难度都不太难,稍微准备准备,一般每周作业做了,期末再学一下就ok了)

对于通识课程学分不足的同学,可以在线公开课上学习来获取学分,就不需要线下选课了。像《走进故宫》这类课程还是很容易获得学分的。

像跨专业和选修课程的学分,如果想省点力气,可以参与一些竞赛可以较为容易的获得创新创业学分来填补,例如蓝桥杯这种比赛,python学完去混个2-4学分其实是不用特别准备的。再有像数模这种,看看能不能跟人一起合作,假期准备准备能拿奖的话应该也有不少学分,数模我没参加过,不知道难度怎么样,但蓝桥杯三等奖是真的来就有。其他一些自己看情况参加吧,很多都是能混不少的。


第五部分:作者的话

这篇指南大部分内容写于22年我转专业成功以后,笔者25年毕业后,转专业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于是决定修缮一下之前写的指南,希望能帮到各位喜欢数学的学弟学妹们。 也希望大家能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心之所爱的并勇敢追寻,人生不止于本科4年,无论结果如何,都能保持那份热忱之心。

                       未选择的路
                                ——R. Frost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水天一色 写于 2022.5.27

2025.9.28再修订

作者联系方式 1301917161@qq.com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